对于工厂工人来说,一年中最开心的事就是拿到年终奖,欢欢喜喜回家过年,这两年由于纺织市场不景气,特别是2020年疫情的因素,多地纺织企业停产、倒闭的现象十分常见,不仅是一些规模小的企业,还有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企业也陷入了倒闭困境,而企业倒闭最大的原因也就是资金链断裂,这也就导致很多倒闭的纺织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工人的工资。
2020年12月28日下午,在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综合行政执法局,法院等相关部门对一家企业拖欠工人的260余万元工资进行了集中发放。
据了解,苏州某纺织公司因为疫情、环评等原因,于2020年十月份停业停产,拖欠131名工人工资260余万元。131名工人集体仲裁,向吴中区人民法院申请执行。
立案后,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于2020年11月2日现场查封了被执行人苏州某纺织公司的机器设备,并组织工人代表与被执行人对机器设备进行议价,确定参考价350万元,于网上进行拍卖,均已流拍。流拍价260万元。
后经过向意向买受人沟通,意向买受人考虑到工人工资等情况,愿意以流拍价260万购买上述机器设备。

对于老板来说,每个月工人的工资是一个大头,以100人的工厂为例,按平均工资7000来算,一个月工资就是70万,并且7000也是十分保守的数字了,产量高的时候,一个人工资至少能达到1万以上,那就是100万以上的工资。
对于资金紧张的工厂来说,这的确是一笔巨款了。拿不出这笔钱怎么办,一些体恤工人的老板即使向银行借贷也要把工人的工资还上,欠什么也不能欠工人的血汗钱,而另外一些老板就会选择拖欠,而且一拖就是好久,甚至一走了之。
从以往的一些案例中了解,这些经营不善的老板并非不务正业,他们也是勤勤恳恳、任劳任怨地办厂,只是有时候时运不济,碰到了行情差或者资金流转不畅等问题。

不仅仅是破产企业
大部分老板都存在企业资金周转困难
不仅仅是濒临破产的老板存在资金链紧张的问题,2020年可以说百分七八十的老板都或多或少遇到过资金紧张的情况,特别是外贸业务占比较大的企业,一家生产桃皮绒、春亚纺的企业表示:“2020年上半年我们基本上所有的外贸单都停了,那时候资金很困难,厂里的工人工资都是三个月发一次,外地的几百台织机也全部都停了。”很多的布老板都表示,做了这么多年,2020年是最困难的一年,除了利润减少,库存高企、货款账期变长也是导致纺织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最重要原因。
江浙地区一位生产仿记忆的老板表示,2020年他们厂里一些常规的涤塔夫每个品种的库存都超过了50万米,也就是几百万的资金被占用,库存不变现,也就是没有流动资金,也就没有办法去买原料、发工资等等。
因此,接下去如何缓解资金压力,一是去库存,通过降开工、低价抛货等方式,二是及时收回货款。应收款收不回,压力还是在企业身上。

“背最黑的锅”、“接最多的盘”!
年底,别让应收款成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
2020年以来,纺织企业则是压力最大的,因为在它上游的企业几乎都是赊销,但买原料却是要现款现结,这样一来,织造企业等于“背了最黑的锅”、“接了最多的盘”,只要生产链条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,织造企业基本都不要想收到钱了,至于垫付,在大家都缺钱的情况下,这几乎是不存在的。
对纺织人来说,过年前的应收款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,在疫情的大环境之下,这一问题变得愈发严重。而年关将近,各企业放假时间基本都已出炉,市场活跃天数较为有限,仅剩一个月时间,近期各企业主要工作以追讨账期为主,目的只为了年底变现。
由于行情不好,很多工厂允许欠款拿货的,账期一般也都在3个月甚至更久,一位拥有200多台织机的布老板表示:“我们外面还有4000万的贷款没有收回。刚刚又跟银行借了1000万的贷款。”
年初的时候,纺织人们好不容易熬过了居家隔离的日子开始复工复产,觉得最艰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,准备开始大干一把,但万万没想到这仅仅是艰难2020年的开始。3、4月份,海外疫情开始大爆发,欧美国家封城,大量外贸订单被取消,没有发出去的货“躺”在了仓库里,已经发出去了的货有一部分也收不回款项。之后则是漫长淡季,好在国内市场恢复良好,才让纺织企业及时“回血”。
到了10月,在国庆消费热以及市场炒作的声音中,面料价格上涨,订单数量激增,憋了大半年的纺织企业终于“久旱逢甘霖”,但到最后,欧洲开始二次封城又是大量订单取消,一部分纺企再次大量资金被“套牢”。
在资金紧张的时候,各种融资渠道也成为纺织老板让企业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,还有一些企业由于急着用钱,但是跟银行的贷款申请不下来,甚至会选择一些标准较低的民间借贷机构,这些借贷机构的利息很高,很多企业就是在还利息的过程中倒闭了。
正所谓“年关年关,年年过关”。2020年的纺织市场大环境景气度不佳,前两年回款情况好转被日益走弱的行情消耗,欠款拿货的火苗更旺了。对今年纺织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,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应该是“钱荒”,这可能是今年市场苦撑下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!
